??? 

? ??? 長河,經常用來比喻悠悠歷史。在杭州濱江,有一條河的名字就叫長河。 ??? 民間傳說古時候這里有個龍潭,為了讓惡龍不再興風作浪,當地人就開了一條河,造了幾座橋,鎮住了惡龍。因為這條河很長,所以叫長河。 ??? 北宋時期,長河一帶稱為夏孝鄉,為的是紀念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孝子夏方。清末,才以河名鎮,改稱長河鎮,直到今天。 ??? 新來的,還是姓來的 ??? 長河大致上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河,北至濱文路,南接白馬湖,綿延兩公里長。在離冠山很近的地方,河道彎折,有一片夾河的街區,就是長河老街。 ??? 周秦以來,這片土地屬會稽郡。隋唐開始屬越州永興縣。宋代開始有鄉的建制。明、清以后屬紹興府蕭山縣。新中國成立后則屬杭州蕭山,1996年劃入濱江區,2003年撤鎮建街道。 ??? 如今,坐車不管是從西興大橋還是復興大橋過錢塘江,到冠山北麓的長河老街都還有好幾公里的路程。但在六朝時期,冠山以南為魚浦,以北就是茫茫錢塘江。后來隨著浙東海平面升高,現在長河所在的地方才逐漸堆積為平原,開始有人來此居住,以漁獵為生。大約在五代的吳越國時期,才形成村落。 ??? 明初,錢塘江南岸為防止海潮侵襲,修建了西江塘,長河地區也因此成了海防前哨,變得熱鬧起來,并在槐街、澤街一帶形成集市。長河老街現在的格局,大致就是在那時候定型下來的。 ??? 但長河主要還是在被譽為“兩浙巨宗”的來氏望族手下興盛起來的。至今,這一帶百分之七八十的人,皆為來姓。 ??? 根據《蕭山來氏家譜》的記載,長河的來氏始祖是宋代力主抗金的文官來廷紹,祖籍河南鄢陵,南宋紹興年間赴任紹興知府途中,病歿于蕭山祇園寺。據說他臨終前在寺內寫下一首詩,大意跟陸游的“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”一樣,總之是憂國憂民,希望宋軍早日收復被金人占領的土地。來廷紹逝世后,其長子來師安就移家長河,在此繁衍子孫。 ??? 關于來氏祖先如何來到長河,民間傳說更為生動。一種說法是,宋代金兵侵犯中原時,有一支來自安徽壽昌的壽姓難民逃到長河,在冠山腳下住了下來。有人問冠山寺的和尚,他們是什么人,和尚答:“新來的。”結果,被誤傳為“姓來的”。 ??? 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框架不變,但更為浪漫,來氏祖先從難民變成了一對跨階級談戀愛的小情人:地主的女兒與深愛的長工私奔到此,隱姓埋名,也稱自己為“新來的。” ??? 不管是“姓來的”還是“新來的”,總之長河的先民屬于移民。 ??? 會考試的住好房子 ??? 許多人提起古代的科舉制度,常說它是“萬惡的”。其實到長河老街走走,看看這里的老房子,你說不定會感覺這個制度其實還是很讓人受用的。 ??? 蕭山來氏的主要特征就是歷史上出過很多特別會念書考試、最后當上了大官的人,以至于科考場上有一句“無來不出榜”的老話。當了官的人,房子自然要蓋得體面些。同樣在錢塘江南岸,同樣是水邊的住宅,長河老街的許多房子,光是看那層層疊疊的馬頭墻,就比距此不遠的西興老街上的房子高大、氣派多了。 ??? 長河老街上有很多從清代留存至今的民居建筑,皆以“第”為名,如“大夫第”、“天官第”、“進士第”等,一聽就知道舊時為官家府第。此外,墻門也很多,如“永錫墻門”、“周二墻門”、“源泰墻門”等。 ??? 墻門,是一種以封護墻圍成的院落式住宅,通常入口為一石庫大門。杭州元寶街、清吟巷內也有墻門建筑,但這類住宅在長河尤為集中。這主要是因為來氏同族、同宗在此聚居,通常各房都有自己的“廳”或“堂”,同一房成員的宅院圍繞廳堂而建,就形成了一個個墻門。 ??? 其中,最著名的當數“九廳十三堂”。九廳包括閣老廳、起鳳廳、騰蛟廳等。十三堂中的光裕堂為明代禮部尚書、內閣大學士來宗道的府第,百忍堂相傳是明萬歷年間貴州坐營游擊將軍來燕禧所建,至今各存臺門一座。 ??? 昔日的高門府第,今天都成了普通民居。但墻門前的門鼓、墻門上的石刻字樣,依然保留著建屋者的氣場。有的刻著“有秩斯祜”,語出《詩經·商頌·烈祖》,意思是“降下大福”。有的刻著“俾爾戩谷”,出自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,意思是“使你安樂幸福”。在沒有因特網搜索引擎的年代,只有真正讀過經典的人才會引經據典。 ??? 我不過是對著幾座老房子多瞅了幾眼,當地一位大叔就忍不住過來搭訕:“破房子有啥好看,走,我帶你去看更好看的房子!”他說的更好看的房子在山下里,藏在一條窄得難以讓人相信后面還會有宅院的巷子深處,是座修繕一新的老宅,外墻刷得比美女臉上的粉底還白。 ??? “一個月房租才100多塊錢,這么好的房子上哪去找!不過現在是租不到嘍。”這位大叔自己住在水泥樓房里,幾年前租下這座老宅,是打算在這里搞個書畫室。“古代高考達人”們的后代,現在依然向往風雅。 ??? 純爺們才泡茶館 ??? 長河,其實是槐河與澤河的合稱,所以長河老街也分槐街與澤街,呈丁字形,南北走向的為槐街,東西走向的為澤街。澤街以西是山下里,一直延伸到冠山腳下。澤街以南,與之平行的,還有大河沿。 ??? 墻門建筑大都藏在與老街垂直的巷弄深處,街面上的老建筑多用作商鋪,這一點,古往今來,依然不變。從明代起,長河老街就遍地都是茶坊酒肆,也賣各種果蔬水產。清朝乾隆年間,是這片街市最興旺、熱鬧的時期,據說賽過杭州的“羊壩頭”。有位叫來起峻在《長河八詠》的詩里描寫過這一盛況:“十二橋頭沽酒店,東西市上賣魚聲。” ??? 今天的槐街與澤街,小商品店居多,賣的也都是些全國各地到處都有的東西,談不上特色。但是這些沿街商鋪的建筑,與別處有點不同。不同之處,主要在牛腿。 ??? 牛腿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用來銜接掛梁與懸臂的構造。一般用作店鋪的房子,牛腿只要能承重就行,至于它的造型、雕花這種細節,就不太講究了。但長河老街的店鋪,牛腿都做得很精致,雕鏤出祥云、花草的圖案。將它們從房子里剔出來看,有些完全就是不錯的木雕作品。 ??? 槐街上,最特別的是一間老茶館,沒有招牌。里面坐滿了老頭兒,從花白頭、滿頭白發到沒頭發的都有,不用問都知道,他們大部分姓來。老板則是個黑頭發、相對年輕點的老頭兒。由此可以看出來,在過去,泡茶館是件純爺們的事。 ??? 不管紅茶、綠茶,茶錢都是一元,老板不時地提著熱水瓶過來加水,只要你屁股夠沉,從早上坐到天黑都行。先喝茶,走時才埋單。通常老板會給每個人一只搪瓷杯,一只陶瓷碗,搪瓷杯當茶壺用,陶瓷碗用來斟茶喝。茶館角落里有個柜子,其中一層都是茶壺,是對喝茶相對講究些的熟客們專門寄存在老板這兒的,每次來可以用自己的壺。 ??? 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塊米色的正方形石板,打牌時用的。牌友們也不組團,也不預約,都是看情況,湊滿一桌就開局。湊不齊的,依然散在茶館的各個角落里,無所事事,自顧自喝茶。 【樣板房】 ??? 中憲第 之一 ??? 門牌號:天官第4號 ??? 戶型:傳統民居,磚木結構 ??? 建造年代:1907年 ??? 第一代戶主:來諱杰 ??? 三合院,院落完整,建筑高大,五屏山墻,石砌墻門,石板鋪地。正房坐西朝東,二層三開間二弄,有披無廊,檐下、牛腿上有木雕。左右廂房各一,一層一開間,帶落地長窗。門窗欞格采用紋樣組織圖案。 ??? 該房屋的建造者來諱杰,字菊如,是私立崇實小學(即現在的長河小學)的籌建人之一,并擔任首任校長。他自稱“慕陶老人”,曾與銘順先生、齊次太公等六位老人組成“六逸會”,每一兩個月聚首,作詩歌詠故鄉風貌。 ??? 此外,鄰近的中憲第之二為來小欽故居,來小欽曾任浙江省沙田管理局局長,西湖博覽會第一任秘書長。 ??? 永錫墻門 ??? 門牌號:大夫第3號 ??? 戶型:三合院式建筑,磚木結構 ??? 建造年代:清代 ??? 第一代戶主:來氏 ??? 這是一個宗祠建筑,院落完整,建筑寬大,雕飾精美。臺門入口門罩上有石雕,門額上題有“謹言慎行”四個字。正房坐東朝西,二層三開間二弄,前有廊,廊上作船篷軒,月梁上有植物紋樣雕飾。左右廂房各二層三開間。庭院寬大,以石板鋪地。 ??? 慎友堂 ??? 門牌號:荷花池1、2號 ??? 戶型:傳統民居,磚木結構 ??? 建造年代:清代 ??? 第一代戶主:來仲方 ??? 慎友堂是長河地區大型宅第的典型代表。整座房屋院屋相套,兩進院落,北面墻體有錢幣等形狀的漏花窗。正房二層五開間,左廂房二層五開間二弄,右廂房已毀。正房與廂房間有圍墻相隔,前后有做工精細的門樓,門額上題有“作德日修”、“自求多福”等字,正房有廊有披,月梁上有雕刻,廊上做軒。墻基為石板,墻上有石雕、磚雕窗。 ??? 以上資料由杭州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中心提供 |